10月30日,一场旨在促进校地企三方深入合作的校地企人才供需对接座谈会在学院综合楼717会议室顺利举行。此次座谈会学院邀请了丹东市元宝区组织部、人社局、工信局领导,以及来自元宝区的丹东克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辽宁恒星泵业有限公司和丹东利达科技有限公司等三家知名企业领导共同参与。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元钧、成教处处长张洪峰、机电系主任孙树东、机电系党总支书记孔园园、机电系党总支副书记李福多及招生就业处副处长荣传臻参加了座谈。座谈会持续了两个多小时,各方围绕学生实习、就业、和社会培训等校地企合作内容议题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

会议伊始,学校领导首先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学校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及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学校领导表示,学校一直致力于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希望通过与地方和企业的合作,进一步拓宽学生的实习实践渠道和就业途径。

机电系主任孙树东和成教处处长张洪峰分别介绍了我院机电系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情况和学院继续教育工作及社会培训情况具体内容。
元宝区人社局局长王敏艳随后发言,她详细介绍了当前就业市场的形势和趋势,以及政府在人才引进、就业服务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她强调,校地企合作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希望各方能够加强沟通,共同推动合作项目的落地实施。

工信局副局长王迪则重点介绍了元宝区规上企业的发展现状和前景,以及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对人才的需求。她表示,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希望学校能够根据企业需求调整课程设置,为企业输送更多优秀毕业生。

元宝区人社局中心主任钱勇强调了人才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她表示,将积极为校地企合作提供服务保障,推动各方合作取得实效。
三家机械类企业代表也分别发言,他们纷纷表示,企业非常看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希望学校能够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为学生提供更多实习机会。同时,他们也希望与学校开展深度合作,共同培养学生,提升学生整体就业能力。

在随后的讨论环节中,各方就如何加强校企合作、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拓宽就业渠道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学校表示将积极与企业对接,根据市场需求调整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企业则表示将提供更多实习岗位和就业机会,支持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同时,双方已经达成意向,将组织多批次专业对口学生到企业开展认知实习,以促进学生对企业和行业的了解。
此外,各方还就社会培训问题进行了交流。学校表示愿意利用自身的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为企业和社会提供学历提升及非学历提升等定制化培训服务;企业则表示将积极参与社会培训项目,提升自身员工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
此次座谈会的成功举行,不仅为校地企三方提供了一个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也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注入了新的动力。各方表示将继续加强沟通与合作,共同为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贡献力量。
